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

陰騭文大意 01



文昌帝君陰騭文大意
(一)

尊敬的諸位大德,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的大意。在前些時候我們花了整整一百個小時,把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詳細的學過一遍。這篇文章是流傳了很久的一篇勸善的文章,它雖然是道家的典籍,但是中國儒釋道三家的學者都極為的推崇,自古以來註解相當的豐富。在清朝乾隆年間,周夢顏居士,他字安士,這位周安士居士他有一篇《廣義節錄》的註解,可以說這麼多註解裡面,這是一篇非常好的、完美的註解。後人把他的這篇《陰騭文廣義節錄》收錄在《安士全書》當中,它佔了全書分量的一半。印光大師對這篇文章,對這部《安士全書》非常的讚歎,因此我們前些時候就詳細的依這一部《廣義節錄》來學習。因為學習的小時數很多,從頭到尾聽下來也要花相當長的時間,因此我們就想到有必要用兩天的時間四個小時,把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的大意給大家介紹一遍,希望採取《陰騭文廣義節錄》當中的一些精華為大家簡要的來介紹。目的是為了使我們能夠通過這部因果教育的教材來學習,真正達到斷惡修善這個目的。

首先我們先將印光大師對《安士全書》裡頭的《陰騭文廣義節錄》這本著作的序言挑一些精華的部分介紹一下。印光大師是民國初年的人,是我們佛教裡面淨土宗第十三祖,相傳也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。他對於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、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了凡四訓》這三部書極為推崇,流通的很多,甚至數量超過佛經。印光大師他是佛教的法師,可是為什麼對於這三部書流通的這麼廣?我們師父上人給我們點出來,說這三部書是最佳的因果教材,要救現前世間劫難,挽回世道人心,唯有用因果教育最為有效。安士先生在這篇《廣義節錄》當中有一句話說得好,「人人知因果,大治之道也;人人不信因果,大亂之道也」。所以我們如果希望社會安定和諧,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,唯有大力的弘揚因果教育才能夠達到。

印光大師在這部書當中曾經寫過兩篇序言,可見得他對於這部書重視的程度。印祖說:「文昌帝君,於宿世中,心敦五常,躬奉三教,自行化他,惟欲止於至善」。印祖序言當中說文昌帝君是什麼人?他是一位道家的神明,在宿世當中,也就是生生世世,心敦五常,五常是指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,以這五常做為存心。「躬奉三教」,三教是儒釋道三家的教育,可見得文昌帝君本人不是只學道家,而是儒釋道三家都學習,沒有門戶之見。不僅學習,而且認真的落實,這叫躬奉。躬奉是把三教的教育落實到自己日常生活行為當中,自行而後化他。自己努力的依教奉行,同時為世間人做好榜樣,教化他人。「惟欲止於至善」,這是學習的目標。「止於至善」這句話是《大學》裡面說的,是儒家四書之一。至善就是心地純淨純善,佛法裡面稱至善是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,這是學習聖賢教育的目標。

  下面說,「功高德著,遂得職掌文衡」,這是講文昌帝君他的果報,因為他能夠心敦五常,躬奉三教,自行化他,積功累德非常的厚,功德卓著。這個功德是從斷惡修善當中得來,是從利益一切眾生當中得來,因此上帝命他職掌文衡,文衡就是主管世間讀書人功名、仕途的這種官職。所以一般人都講,考試考上功名那要拜文昌帝君,他是掌管知識分子的文運。特別是在古代,要考上功名,這個權掌握在文昌帝君手裡。因此許多人要考功名,現在我們說拿學位,找到好的工作,都去拜文昌帝君。可是多半流於迷信,不知道如何才能夠考上功名,如何才能夠得到很好的工作。因此文昌帝君的教育、教誨,我們非常有必要學習。

摘錄自
文昌帝君陰騭文大意  鍾茂森博士主講  (第一集)  2009/1/21  華嚴講堂  檔名:52-328-0001